- A+
所謂整理,就是把要與不要的人、事、物分開,再將不要的人、事、物加以處理,使事物的處理簡單化。對企業而言,即將企業工作場所中(或負責的部門范圍內)的物品、機器設備清楚地區分為必需品與非必需品后,妥善地保管必需品,處理或報廢非必需品。整理的過程如圖1-1所示。
圖1-1 整理的過程
1.制定整理的三大基準
(1)要與不要的基準
“全部都有用,全部不能扔”是5S推行的一大阻力,它完全違背了5S的原則。其實,“非必需品”擺放所造成的浪費遠遠大于其潛在的利用價值,所以必須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進行全面徹底的整理。在這個過程中,企業需要制定一份“必需品與非必需品的判別基準”,讓員工清楚知道哪些是“真正需要”的,哪些是“確實不需要”的。
(2)保管場所基準
保管場所基準指的是到底在什么地方“要”與“不要”的判斷基準。企業可以根據物品的使用次數、使用頻率來判定物品應該放在什么地方才合適。企業在制定判斷基準時應對保管對象進行分析,根據物品的使用頻率來明確應放置的適當場所,并編制保管場所分析表。
(3)廢棄處理基準
工作失誤、市場變化、設計變更等諸多因素是企業或個人無法控制的。因此,非必需品是永遠存在的。對非必需品的處理方法,通常要按照以下兩個原則來執行。
其一,區分申請部門與判定部門。
其二,由一個統一的部門來處理非必需品。
2.現場檢查
企業應對工作現場進行全面檢查,特別是不引人注意的地方。如設備內部、桌子底部、文件柜頂部等位置。
3.定點攝影
定點攝影法是一種常用的5S活動方法,它是指從同樣的位置、同樣的高度、同樣的方向,對同樣的物體進行連續拍攝。拍攝的照片可以貼在圖表上,并以此為基礎召開會議。
在定點攝影圖表上的第一階段(通常制作四個階段)里記下攝影日期,貼上照片,記入評分。評分從低到高為1分、2分、3分、4分、5分。建議檔的填寫較隨意,可以由上級填寫建議,也可以填寫對員工的要求等。每次實施取得一定的改善效果后,應再次攝影,并按時間順序貼上新照片。
4.非必需品的清理與判定
這一階段的活動也被稱為“尋寶活動”。所謂“寶”,是指需要徹底找出來的無用物品。尋寶活動是針對各個場所里的一些死角、容易被人忽視的地方而進行的整理活動,其目的明確,針對性強,容易取得實效。非必需品的判定步驟如下。
(1)把那些非必需品擺放在某一個指定場所,并在這些物品上貼上紅牌。
(2)由指定的判定者對等待判定的物品進行最終判定,決定將其賣掉、挪用、修復還是修理等。
5.非必需品的處理
對貼了非必需品紅牌的物品,相關人員必須一件一件地核實現品實物和票據,確認其使用價值。若經判定,某物品被確認為有用,那么就要揭去非必需品紅牌。若該物品被確認為非必需品,則應該具體決定處理方法,并填寫非必需品處理欄目。一般來說,非必需品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。
(1)改用于其他項目或其他需要的部門。
(2)對不良品或故障設備進行修理、修復,恢復其使用價值。
(3)無法再發掘使用價值的物品,交由專業公司回收處理。
(4)與供應商協商退貨,或者(以較低的價格)賣掉,回收貨款。
6.對整理進行評估
在整理進行到一定階段時,企業必須對其進行評估,具體可參照表1-1所示的要求來進行。
表1-1 工作場所整理評估表